1951年1月配资头条网,朝鲜半岛的寒冬尚未褪去,抗美援朝战争迎来了关键的第四次战役。在此前的三次战役中,中国人民志愿军凭借灵活机动的穿插迂回战术,将一度逼近中朝边境的\"联合国军\"打得节节败退,迫使其仓皇南撤。然而,作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军事力量,美军并非等闲之辈。在汉江南岸的战场上,他们开始效仿志愿军的战术,试图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挽回此前连番失利的面子。
在这场战术较量中,美军遭遇的是志愿军中最精锐的\"万岁军\"——第38军。这支以铁血著称的部队在梁兴初军长的指挥下,让美军尝到了\"班门弄斧\"的苦果。经过半个月的殊死搏杀,美军付出了惨重代价。战后统计显示,仅阵亡士兵的尸体就多到需要美军直升机连续运输一整个上午才能运完,这一场景成为这场战役惨烈程度的最佳注脚。
展开剩余82%战役背景方面,在第四次战役前夕,美韩联军已经撤退至北纬37度线,这比原先的\"三八线\"又向南后退了一步。对心高气傲的\"联合国军\"总司令麦克阿瑟来说,这无疑是难以接受的奇耻大辱。经过短暂休整和兵力补充后,美军第1军和第9军集结重兵,向志愿军刚刚收复的汉城发起疯狂反扑。而此时驻守在汉江南岸的,正是以善打硬仗著称的志愿军第38军。
根据志愿军司令部的战略部署,第38军需要在兵力、火力均处劣势的情况下,至少坚守阵地10天,为汉江北岸的友军加固防御工事争取宝贵时间。这是一场名副其实的背水之战,军长梁兴初肩上的担子异常沉重。1951年2月2日深夜,正在指挥部研究作战地图的梁兴初接到了一通紧急电话——侦察支队报告在38军侧后方的山中里一带发现美军活动迹象。这支神秘部队正是美军第19步兵联队的穿插分队,他们企图复制志愿军的经典战术,对38军实施侧翼包抄。
与此同时,负责右翼防御的113师也传来遭遇袭击的急电,师部的数辆运输车被美军炮火摧毁。梁兴初立即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美军不仅装备精良,更是一个善于学习的可怕对手。他们竟然在败退之余,迅速掌握了志愿军的战术精髓。面对这一危机,梁兴初与政委刘西元连夜召开紧急会议,最终拍板决定:绝不能坐以待毙,必须主动出击,夺回战场主动权。
作战命令很快下达到曾在三所里战役中表现英勇的338团。这支英雄部队接到了一项艰巨任务:48小时内歼灭山中里的美军穿插部队。考虑到美军白天的绝对空中优势,338团将行动时间定在2月3日黄昏。在政委邢泽和副团长谢春林的率领下,全团官兵踏着齐膝深的积雪,悄无声息地向目标区域进发。朝鲜北部山区的冬夜格外寒冷,密林中除了战士们踩雪发出的\"咯吱\"声外,万籁俱寂。
然而直到深夜,搜索部队仍未发现美军踪迹。就在官兵们开始怀疑情报准确性时,侦察兵传来了令人振奋的消息:在133高地和141高地之间的山谷中发现了美军营地。战士们立即精神抖擞,迅速向目标区域推进。凌晨1时许,338团终于锁定了隐蔽在此的美军第19联队,随即发起猛烈夜袭。这支美军部队装备之精良出乎意料,不仅配有重型火炮和机枪,还拥有20多辆坦克支援。
但志愿军岂容敌人在自己的防区来去自如?邢泽政委下达了全歼敌军的死命令。接下来的战斗惨烈异常,从深夜持续到次日正午,汉江南岸的山谷中枪炮声震天动地。原本打算实施包抄的美军,反而陷入了志愿军的反包围圈。为求脱身,美军呼叫了大量空中支援,但随着双方陷入白刃战,美军战机因担心误伤己方部队,只能在战场上空徒劳盘旋。
当夕阳西下时,这场持续近20小时的恶战终于落下帷幕。338团以900余人伤亡的代价,全歼美军两个营,缴获大量军需物资。战场上的景象触目惊心,在不到5平方公里的区域内,美军的尸体横七竖八。山中里战斗只是汉江南岸阻击战的一个缩影。从1月28日到2月16日,38军以寡敌众的情况下,硬是顶住了美军四个整编师的轮番进攻,创造了防御战的经典战例。
战役结束后,志愿军以伤亡万余人的代价,歼灭美军1.2万余人。本着人道主义精神,38军主动联系美军,允许其在不携带武器的情况下收殓阵亡士兵遗体。据参战老兵回忆,美军调集了数百架次直升机运输尸体,却仍然运了整整一个上午,足见伤亡之惨重。这场战役让时任\"联合国军\"司令李奇微不得不承认,志愿军是\"最凶狠也最文明的敌人\"。
《决战朝鲜》这部军事著作,以全景视角记录了这段可歌可泣的历史。书中详实记载了像38军这样的英雄部队在朝鲜战场上的光辉战绩。著名军事专家乔良特别推荐此书,认为它适合各个年龄段的读者阅读。对于那些想了解抗美援朝历史,想认识这些\"最可爱的人\"的读者来说,这部作品无疑是最佳的选择。通过书中生动的叙述,后人得以真切感受到当年志愿军将士们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不朽丰碑。
发布于:天津市华林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